close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道 日媒稱,G20峰會11月15日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開幕,討論了世界經濟等問題。會議期間,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與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舉行了會談,同意重啟“日中財長對話”。
  據日本《朝日新聞》11月16日報道,此次是日中財長2012年4月以來首次舉行會談。由於11月10日安倍晉三首相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會談,預計雙方將進一步加快部長級對話的進程。
  報道稱,日中財長對話始於2006年,但由於日中關係惡化,2012年在東京舉行過第四次對話後就一直陷入中斷。
  兩國在2011年12月達成了一攬子日中金融合作協議,內容包括日本購買中國國債、促進人民幣在東京市場的交易以提高東京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等。不過,第二年秋季發生的所謂釣魚島“國有化”問題導致了日中關係急劇惡化,致使雙方達成的協議基本未能得到落實。為此,日中財長在15日的會談中一致同意重新恢復落實協議的工作小組。
  報道稱,日中在經濟領域加強合作,原因在於兩國都需要提振經濟。安倍政權原打算在明年10月提高消費稅率,現已決定往後推遲1年半,充分體現出經濟優先的姿態。安倍首相希望通過加強日中經濟交流來拉動經濟。
  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統計,由於對華出口減少,2013年日本對華貿易逆差升至522億美元。為此需要加強兩國經濟部門之間的合作,為日本企業在日益擴大的中國市場賺取利潤創造良好的環境。
  鑒於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和地方政府債務膨脹,中國方面很希望學習日本的財政和金融經驗。
  
  【延伸閱讀】中方:望日方切實為中日韓合作向前發展創造良好氣氛
  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電 (郭君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希望日方拿出誠意,為中日韓三國合作健康穩定向前發展創造良好氣氛。
  有記者問,據報道,韓國總統樸槿惠在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舉行中日韓外長會晤,併在之後舉行三國領導人會晤。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洪磊說,中方重視中日韓合作,同韓國等有關方面保持著密切溝通。
  洪磊表示,希望日方拿出誠意,切實改善同鄰國關係,為中日韓三國合作健康穩定向前發展創造良好氣氛。(完)
  (2014-11-14 18:33:11)
  
  【延伸閱讀】外媒:五大數據表明中國在中日關係中占據上風
  參考消息網11月12日報道 外媒稱,當安倍晉三在2006年10月他的第一個首相任期內訪問北京時,日本還占據上風。而在那之後,中國的地位已得到提升。
  彭博社網站11月11日以《安倍自上次在中國參加政府首腦會談後已在5個經濟陣地處於不利地位》為題報道稱,中國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GDP增長和軍事開支都有所增加。外貿依存度已經變得對中國有利,兩國來訪人員的數量正逐漸趨同。儘管日本仍在直接投資方面占有優勢,中國的對外投資額也在持續猛增。
  報道稱,“安倍經濟學”射出“三支箭”,即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以努力推動日本實現持續發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向本地區的商界領袖保證,他們能夠通過中國的發展獲益更多。
  10日,兩位領導人在兩年半以來日中之間的首次首腦會見中相互握手,試圖緩解因領土爭端和戰時歷史問題所引發的緊張關係。
  黑龍江省社科院的笪志剛說,隨著中國的地區影響力不斷增長,中國將在與日本的關係中占主導地位。
  報道稱,以下五點闡明瞭兩國實力變化的情況。
  第一,經濟衰落。2006年日本的GDP為4.3萬億美元,排在世界第二位。當時中國的GDP為2.8萬億美元,排在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後,位列世界第四。2013年,中國的GDP為9.4萬億美元,約為日本同年4.5萬億美元的GDP的兩倍。
  第二,中國比日本擁有更多武器。2014年,中國的國防預算已從2006年的2838億元人民幣增至8082億元。而日本防衛省數據顯示,2014財年該國的國防預算為4.78萬億日元(100日元約合5.3元人民幣),與2006年的4.79萬億日元相比沒什麼變化。
  第三,日本更需要中國,而中國對日本的依存度降低。本社數據顯示,中國對日本的出口占其海外貨運總量的比重從2006年的9.8%下降到2013年的7.9%。而2013年,出口到中國的貨物占日本海外貨運總量的20.6%,比2006年的16.5%有所提升。
  第四,投資變化。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日本和日本公司對中國投資29億美元。2013年,這一對外直接投資的數額為91億美元,比2006年的62億美元有所增加。而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日本的投資額為4.37億美元,比去年全年的投資額1.4億美元有所增加。這一數字在2006年僅為1200萬美元。
  第五,游客數量。官方旅游機構統計指出,2014年前9個月,有180萬名中國大陸游客到日本旅游。與之相比,2006年的中國大陸赴日旅游人數為80萬人。這反映了中國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的財富增長和日元的日漸疲弱。
  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2013年,中國游客再次成為全世界頭號消費群體,旅游消費為1290億美元。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工人在上海外灘一處施工現場忙碌。新華社發
  (2014-11-12 11:28:00)
  
  【延伸閱讀】外媒:四點共識讓中日邁出“破冰”首步
  參考消息網11月9日報道 共同社11月7日報道稱,關於中日達成的共識的內容,日本外務省當日公佈的文件顯示,日中雙方認識到釣魚島等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同意通過對話磋商防止局勢惡化,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避免發生不測事態。
  報道稱,一直以來,圍繞舉行日中首腦會談一事,中方要求日方在釣魚島問題及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做出讓步。而日方則希望無條件舉行會談,兩國舉行非正式會談的可能性很大。但在最後關頭,日方此次是在一定程度上顧及了有關釣魚島問題的中方主張。
  報道認為,不過,究竟是正式會談還是非正式會談目前尚不得而知,兩國政府可能正在就此進行最後協調。
  報道說,上一次舉行日中首腦會談是在2012年5月,當時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和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舉行了會談,距現在已有約兩年半時間。
  安倍7日晚在電視節目中就釣魚島局勢稱:“近年來處於緊張狀態,中國方面有中國的想法。”他還表示:“將在首腦會談中提出,應啟動預防偶發衝突的危機管理機制。”
  報道說,日本外務省發佈的文件顯示,日中雙方有關釣魚島,就圍繞“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達成了一致。同時還達成共識,“通過對話磋商防止局勢惡化,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避免發生不測事態”。
  有關歷史認識問題,文件中寫道,“就剋服影響兩國關係政治障礙達成一些共識”。
  日中雙方還確認了將遵守兩國間四個政治文件的各項原則和精神,繼續發展戰略互惠關係。
  據日本《朝日新聞》11月8日報道,安倍第二次上臺至今已近兩年。7日,日中達成了四點原則共識,包含有就阻礙關係改善的歷史認識和領土問題進行對話磋商的內容。在權衡各自得失的同時,總算是準備邁出(改善關係的)第一步了。
  “日中各自都為此絞盡腦汁。中方也是就所能接受的表述方式協調到最後一刻。”就7日公佈的四點原則共識,日本外務省官員給出了上述解讀。
  報道分析,從共識的措辭上還是不難看出,雙方都對彼此的立場有所照顧。
  報道說,很明顯的就是有關釣魚島主權的問題。共識中的提法是雙方認識到圍繞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承認兩國間是存在對立的。這體現了中方一直以來的立場,即承認分歧的客觀存在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被認為是日本首次做出了讓步。原本在共識中加入涉及釣魚島的內容就是中方強烈意志的體現。
  周邊海域局勢的緊張也令中方抱有強烈擔憂,建立危機管控機制是出於維護雙方共同利益的判斷。
  報道稱,日中之間的另一樁懸案是因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引發的歷史認識問題。
  共識中最後出現的內容是雙方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雖然觸及了中方主張的戰爭責任問題,但大方向是面向未來推進對話。
  另一方面,共識沒有直接提及靖國神社。只是使用了“就剋服影響兩國關係政治障礙達成一些共識”這樣的表述方式。安倍在節目中雖然說“完全不涉及個別問題”,但日本外務省官員卻解釋說,所謂“政治障礙”就是指包括靖國神社在內的問題。
  報道稱,中國方面也表示,沒有做出讓步,中日間的歷史問題,如靖國神社、慰安婦、強徵勞工等都被包括在內,單純突出靖國神社並不合適。
  日本《讀賣新聞》11月8日稱,長期對立的日中關係出現了重大轉機,應當趁勢在改善關係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報道說,日中兩國政府就改善關係達成了四點原則共識。確認繼續發展戰略互惠關係,就逐步重啟政治、外交和安全對話、構建政治互信達成一致。
  原則共識中就焦點之爭的釣魚島明確表示,雙方認識到圍繞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
  原則共識還確認要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避免發生不測事態。
  報道稱,日中兩國政府的當務之急是重啟建立海上聯絡機制的磋商,設置熱線電話。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11月7日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珍·普薩基在當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方歡迎中國和日本發表同意為改善關係所採取行動的聲明。中日關係不僅影響地區的和平和繁榮,也影響整個世界。”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亞洲事務的高級主管麥艾文11月7日在華盛頓外國記者中心對記者表示,美國歡迎中日兩國為改善關係達成的共識,特別是共識中有關為避免發生不測事態而建立危機管控機制的部分。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釣魚島
  (2014-11-09 14:18:00)
  
  【延伸閱讀】專家指中日最高層確認四點共識 兩國關係仍前路多艱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在人民大會堂應約會見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北京專家解讀稱,中日在國家最高層面對三天前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進行確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短期來看,中日關係註定前路多艱,中國要保持警惕,堅持鬥爭。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曲星對媒體表示,11月7日中日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達成四點原則共識,三天后習近平主席應約會見安倍晉三,等同中日在國家最高層面確認四點原則共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曲星指出,習近平在會見中強調,這兩年中日關係出現嚴重困難的是非曲直是清楚的,歷史問題事關13億多中國人民感情,關係到本地區和平、穩定、發展大局,安倍晉三則在會見中表示日方願意落實中日四點原則共識,妥善處理有關問題,可謂當面向中方確認了中日四點原則共識。
  曲星註意到公開報道強調是“應約會見”,應約表明此次會見是“對方提出,我們只不過是同意了”,會見是“禮節性拜會,會見一下”,與雙方面對面探討兩國關係問題的“會談”有明顯區別。
  他表示,從這些關鍵詞可以看出,中日改善關係是逐步的,有一個過程,它取決於日方究竟如何對待四點原則共識,如果日方按照中日溝通協調時的精神來解讀它遵守它,中日關係將會繼續有所改善,如果日方背離這個方向,今後中日關係可能還會出現麻煩。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持相同看法。他指出,中日關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近期安倍晉三之所以做出調整,公開表示“致力建設對華友好關係”,在於目前他面臨越來越大的執政壓力。
  楊伯江列舉說,經濟層面,所謂“安倍經濟學”的短期刺激效應已消耗殆盡,長期刺激效應尚未體現出來,致使國際機構紛紛調低日本經濟年度增長預期,國內民眾也未感到經濟有所好轉;外交層面,安倍上臺後奉行“地球儀外交”,初始民眾感覺新鮮,久之卻質疑為何安倍有精力跑到世界那麼遠的地方,卻沒有把身邊的鄰裡關係搞好?
  同時,日本最重要的盟友美國直接向安倍施壓,今年4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日,雖然支持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聲言“《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但強烈要求日本加緊同中國對話協商,謀求以外交談判的方式解決彼此爭端。
  楊伯江指出,面對方方面面的壓力,安倍非常希望與中方重啟對話,現在他當面向習近平確認中日四點原則共識,今後如果他用錯誤行為親自破壞共識,不僅直接損害日本國家和民眾利益,也直接損害其政治生命,恐怕會在世界範圍內成為眾矢之的。
  他強調,中日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後,今後兩三年中日有希望走出2012年日本“購島”造成的緊張局面,但是註定道路非常曲折艱難,期間不排除反覆,“從中日矛盾複雜性、安倍對華政策兩面性等方面看,我們要保持警惕,堅持鬥爭,應該說中日關係會處在既鬥爭博弈、又合作協調的新常態當中”。(完)
  (2014-11-10 17:37:23)  (原標題:中日財長兩年半來首會晤 日媒:兩國都需提振經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q56oqew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